2月26日上午,北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日程草案和有关名单草案,其中,《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得到表决通过,意味着保护涠洲岛生态环境正式有法可依。
涠洲岛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先后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国家海洋局等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是北海著名的“旅游名片”,岛上植被茂密,风光秀美,尤以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火山熔岩让人称绝,年平均气温23℃,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有“大蓬莱岛”之称。
良好海岛生态就是金山银山
2018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涠洲岛旅游持续火爆,共接待游客6.35万人次,同比增长39.56%;整个2017年全年,涠洲岛共接待游客约130万人次,同比增长47%,稳居2017年广西景区热度指数榜前三名,被评为“广西最受游客欢迎旅游目的地”。
保护海岛生态做到有法可依
随着游客急剧增多,涠洲岛的生态环境经受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立法保护涠洲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将涠洲岛保护和开发限制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涠洲岛的保护和开发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为保护涠洲岛绿色生态环境,优化涠洲岛绿色生态资源配置,规范涠洲岛开发建设活动,北海市委、市政府按照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的指示精神,从2016年2月份开始组织开展《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立法工作。
▲《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座谈会。
我市通过召开立法工作会议,专家论证会,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组织立法调研组上岛实地调研等形式,了解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为立法提供充分参考依据。
▲岛上目前已建起污水处理厂以及垃圾转运站。
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范围
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包括涠洲岛、斜阳岛及其周边海域。保护条例包含水资源、污水处理、海岸线、沙滩、垃圾管理、地质地貌、林业、农业、鸟类、渔业等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内容,明确了涠洲岛开发建设项目准入、建设要求、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管理、新能源汽车使用、传统建筑保护等措施。
▲《条例》的通过对保护涠洲岛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通过,将更加有利于保护涠洲岛生态环境,规范涠洲岛开发建设活动和管理。随着涠洲岛旅游区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区、南湾鳄鱼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顺利通过自治区旅发委初评验收并向国家旅游局提交申请验收、涠洲岛入选广西第一批特色小镇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以及岛上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美丽的涠洲海岛游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